
FinTech China
记录金融科技发展的全球趋势和中国焦点
记载科学技术进步的全球风向和中国创新
通过“FinTech China”,让我们一起见证新技术给金融带来的美好未来
01
国际前沿资讯
韩国将推出“新政2.0”计划,重点关注数字化与绿色能源投资
7月14日,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韩国将推出“新政2.0”(New Deal 2.0)计划。一年前,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韩国政府曾推出总额1390亿美元的“新政计划”。据悉,本次2.0计划预计投资1910亿美元。数字化投资将重点关注网络连接虚拟平台,并进一步促进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发展。此外,韩国政府还计划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扩大绿色能源投资,普及氢能源汽车,加大碳排放监测,推动韩国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文在寅表示,“新政计划”源于新冠疫情危机,但是它的任务不仅是帮助韩国克服眼前的挑战,还应该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提升韩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市场份额。新政希望通过增加投资和系统性改革两大举措,推动韩国经济增长。新政重点是促进各行业使用5G和人工智能,并在韩国欠发达地区推进数字化。加速产业数字化的三大支柱是:建立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在线行业、实现基础设施的数字化。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www.poandpo.com/politics/south-korea-unveils-190-billion-new-deal-20-economic-plan/
美财长耶伦召开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会议,讨论稳定币监管问题
7月19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召集了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PWG)、货币审计长办公室、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督促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快研究监管稳定币的新规则。会议上,与会者讨论了稳定币的快速增长、稳定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潜在用途,以及对最终用户、金融体系和国家安全的潜在风险。耶伦强调,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以确保适当的监管框架到位。财政部在会后公告中称,“部长强调需要迅速采取行动,确保有一个适当的美国监管框架。”工作组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提出建议。
稳定币的价值与一国货币或大宗商品固定挂钩,并以相关资产的储备作为支持。虽然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基本上已经演变成投资资产,但对于那些寻求价值稳定的数字货币的人来说,稳定币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择。过去一年,随着加密货币交易兴起,稳定币出现了爆炸性增长。三种最大的稳定币——Tether、USD Coin和Binance USD,目前估值达到了约1,000亿美元,相比之下,一年前只有约110亿美元。对该领域日益增长的兴趣正在吸引监管机构的审查,主要集中在反洗钱、金融稳定性等可能对美元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的领域。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yellen-urges-federal-agencies-to-act-quickly-on-stablecoin-regulation-203653004.html
印度央行禁万事达发放新卡
印度中央银行无限期禁止美国万事达卡公司向印度客户新发放信用卡、借记卡和预付费卡。印度中央银行指责万事达卡公司违反印度数据存储规定,根据相关规定,外国银行卡网络只能在印度国内存储印度的支付数据。印度中央银行在一份通知中称,尽管已给万事达卡公司许多时间和机会,但这家实体“违反‘支付系统数据存储’指导方法”。这项对万事达卡的新限制将于7月22日生效,不影响万事达卡既有客户。这并非印度央行首次禁止外国支付机构在印度发行新卡。今年4月,印度中央银行因类似原因禁止了美国运通和大来卡发行新卡。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支付初创企业PPRO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万事达卡在印度所有银行卡支付中占比33%。万事达卡公司曾经对扩张印度市场寄予厚望,2019年,万事达卡公司宣布今后5年在印度投资大约10亿美元,此次禁止发放新卡规定对该公司影响重大。近年来,印度着手推进云数据存储本地化,要求万事达和Visa等信用卡发行企业、互联网巨头把涉及印度的数据存储在印度境内,招致美方不满。双方就数据本地化、电子商务规定等事宜多次磋商,至今没有达成一致。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www.investopedia.com/news/india-central-bank-bans-many-crypto-transactions/
02
国内前沿资讯
京津冀
北京率先推出交通事故“互碰快赔”“远程易处理中心”等保险服务新模式
7月15日,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在银保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银保监局聚焦首都交通治理“急事”,在全国率先推出交通事故“互碰快赔”“远程易处理中心”等保险服务新模式,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难题,创新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截至目前,北京市90%以上的轻微交通事故已通过远程模式处理,因处理事故导致的车辆占道时间大幅缩短至5分钟之内,车主回访满意度高达99%。
评论称,一旦发生事故,双方一同定损和维修是最费时费力的环节,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情况司机会选择“私了”,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快速直接,但也存在一定的后续隐患,且不适用于全部情况。据测算,符合“互碰快赔”机制的事故,占北京地区双车保险事故总量的90%以上。通过“互碰快赔”处理的案件,平均结案周期小于3天,较传统方式缩短50%以上。
长三角
科技赋能长三角金融一体化论坛成功举办
7月17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科大讯飞、平安集团、汇付天下、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主办“科技赋能长三角金融一体化”论坛。本次论坛围绕“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探索与实践”、“科技赋能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机遇与挑战”两个专题。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达成的共识是: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好的顶层设计,更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主动作为,充分把握一体化的机会,展现更有效的协同。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赋能是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重要依托。
大湾区
广州黄埔发布促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7月14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发布会称,《措施》实施后,将初步形成以金融科技特色产业园载体建设为基座,以内驱力和外驱力相结合的“双驱动”扶持政策为支撑的多维度政策体系。
据报道,这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扶持力度最大的区级政府金融科技企业扶持政策。《措施》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围绕企业落户、发展壮大、应用场景、产业集聚、生态打造等层面给予支持,推动金融科技在更广泛领域使用和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03
市场观察
央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
7月16日,央行举行媒体吹风会,介绍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并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阐明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基本立场,阐释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虑。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数字货币发行主体可以分成私人数字货币以及央行数字货币。对这些私人数字货币,它是不是作为货币信贷存在,我们还在观测和研究。同时,要继续以白名单邀请方式大力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目前,白名单用户已达1000万。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私人数字货币的监管,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不预设推出时间表。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数字人民币体系的安全及隐私问题,把依法合规和安全便捷作为最重要的两个设计原则,贯穿数字人民币设计框架的各个层面。
倪光南:用数据网络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7月13日-15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21(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作了题为《用数据网络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旨报告。
倪光南表示,国家对大数据发展非常重视,数据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数据网络技术对推进大数据发展,对数字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网络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希望通过数字网络创新的技术,来更好地驱动协同创新,推进相关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04
重点报告摘编
国际清算银行金融稳定研究所发布《金融科技和支付:规范数字支付服务和电子货币》报告
6月,国际清算银行金融稳定研究所发布《金融科技和支付:规范数字支付服务和电子货币》报告。报告梳理总结了75个司法管辖区对数字支付和电子货币服务的监管要求,以期为各国监管框架的调整提供参考。总体来说,非银行机构在发达经济体中可以提供比发展中经济体更广泛的支付服务,但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对支付服务的一些监管要求的应用差别很大。
第一,在授权许可方面。一些司法管辖区对所有或至少多个支付服务都有通用许可框架。巴西、土耳其、英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为不同类型的支付服务提供一般牌照。然而在其他一些司法管辖区中,根据提供的服务的规模或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牌照。日本的监管框架将资金转移服务提供商按照交易规模分为三个部分,而新加坡则按照服务类型的不同为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提供了三种牌照,分别是标准支付机构(SPIs)、主要支付机构(MPIs)和货币兑换。同时,根据服务覆盖的地理区域,可能也有不同的许可要求。允许非银行机构发行电子货币的司法管辖区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即狭义银行模式(如印度、瑞士等)和非银行模式(如中国、欧盟、美国等)。在狭义银行模式下,非银行机构可以申请有限银行牌照(如支付银行牌照),以提供有限的银行服务。非银行模式允许特定类型的非银行机构发行电子货币(如电子货币机构、预付工具发行人或存储价值发行人)。
第二,在最低资本方面。大多数司法管辖区对提供支付服务的非银行机构都有初始和持续的资本要求。初始资本要求通常是固定的,但可能会根据许可证允许的支付量而有所不同。一些司法管辖区根据支付金额的变化调整初始资本要求,调整后的价值构成持续的资本要求。这些调整通常是通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抽取支付量的一个百分比(大约1-2%),并将其添加到初始资本要求中来计算的。一些司法管辖区的资本要求视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的所在地或所提供的支付服务的类型而定。美国、中国和欧盟都属于此类司法管辖区,以欧盟为例,汇款服务需要最低资本2万欧元,支付启动服务需要5万欧元,而所有其他支付服务(除账户信息服务外)需要12.5万欧元。还有一些司法管辖区对于发行电子货币的非银行机构,持续的资本要求通常被设定为电子货币流通量的一个百分比。这通常是电子货币浮动的2-5%。哥伦比亚、欧盟、秘鲁和沙特阿拉伯的要求都是2%,而澳大利亚的要求是5%。在欧盟和英国,如果电子货币发行者提供其他服务,比如发放信贷,资本要求可能会增加。
第三,在保障资金和其他安全要求方面。对于提供涉及资金处理的支付服务的非银行机构来说,资金保值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要求。在非银行机构能够发行电子货币的几乎所有司法管辖区,以及非银行机构能够提供交易账户的大多数司法管辖区,都有此要求。为电子货币索偿提供担保的资产(储备资产)提供保护的方法,旨在保护客户免受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可能没有足够资金偿还它们的风险,或破产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储备资产与电子货币发行机构自己的基金分开并加以隔离。在其他一些司法管辖区,隔离和隔离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要求电子货币发行机构以保险或担保的形式获得保护。在某些司法管辖区,还要求采取存款保险的制度减轻剩余风险。
第四,在互操作性方面。互操作性是最不常见的监管要求,但其应用也因支付服务而异。例如,对于账户信息服务和转账服务,需要它的司法管辖区数量明显较少,而对于虚拟资产服务则完全不需要。然而,在其他司法管辖区也有实现互操作性的软需求或正在进行的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已经为二维码互操作性建立了国家框架,欧盟最近采用了一项新的零售支付策略,明确希望未来的零售支付系统将是“泛欧洲的”和互操作的。
报告同时指出,还有一些监管要求具有统一适用性。第一,反洗钱/反恐融资要求是跨境支付服务和司法管辖区最常见的要求类型。反洗钱/反恐融资要求相当标准化,旨在减轻支付服务中出现的特定洗钱(ML)和恐怖分子融资(TF)类型。符合AML/CFT要求对于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避免“消除风险”非常重要。
第二,非银行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的风险管理和网络安全要求基本上是统一的。这些通常与确保法人实体一级(即提供支付服务的实体)的运营弹性有关,并且经常在现场检查中评估法规遵从性。各司法管辖区对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要求同样相当普遍。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需要根据其业务特点、规模、风险状况、交易性质、基础数据敏感性和其他因素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政策。
第三,在数据保护方面。数据保护法通常涵盖范围广泛的机构,包括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这些法律一般界定处理数据或转移数据的许可标准,概述数据主体的权利,并明确界定个人数据。数据保护法也可能涵盖跨境数据传输。
第四,在消费者保护方面。一些司法管辖区专门为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制定了消费者保护要求。除了一般的消费者保护法之外,这些司法管辖区还有针对金融部门甚至针对遵循基于活动的方法的支付服务的消费者保护规则。交易费用的披露是货币转移的消费者保护要求的一个重要主题。司法管辖区一般要求服务提供商预先披露交易收费总额。
此外,报告还对新兴监管方法进行了梳理。监管机构对加密资产(包括稳定币)的态度一直在变化,差异很大。大多数司法管辖区没有针对稳定币的规定。在适用于稳定币的监管要求中,反洗钱/反恐融资是最常见的,但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网络/技术风险、安全性/稳固性和数据隐私等其他要求适用的频率较低。大多数辖区都认为有必要调整现有的稳定币框架。这是因为,通过应用现有的框架,可能无法充分地处理识别出的风险。在国际层面,全球标准制定机构正在对稳定币采取行动。2019年6月,G20授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审查全球稳定币(GSCs)的监管问题,并就多边应对提供建议。2019年10月,G20授权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考虑与稳定币相关的反洗钱/反恐融资问题。
大型科技公司在支付领域的作用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关注。在一些司法管辖区,大型科技公司已经在数字支付领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有理由在竞争和运营弹性等领域为大型科技公司制定更基于实体的规则,这将解决它们所从事的不同活动所产生的风险。监管机构可能会特别关注大型科技公司参与全球稳定币(GSCs)的可能性。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考虑大型科技公司与全球稳定币的独特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并需要考虑这种相互作用的潜在影响。
整理编辑 / 曹宇曦、陈喆、李思睿、吕耘瑶、李扬、范修凯、孙越崎
本系列为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关于我们
★
FinTech China是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推出的系列信息产品。
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Beijing Frontier Institute of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Technology,简称FIRST)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建设的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研究机构,专注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科技前沿创新理论研究。
研究院依托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国际化发展、政产学研创融合发展等方面积累的优势,积极与北京市开展合作,助力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研究院致力于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前沿创新理论研究,发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通过“科技+金融+应用”的聚集效应,提升“科技+监管”“科技+合规”的双向场景赋能。作为全球监管科技论坛秘书处,研究院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监管机构、行业协会、金融企业、科技公司以及科研院所等各主体良性互动的平台,打造监管科技生态圈和金融科技发展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