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网络
Global FinTech Hub Network
重点速览
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动态
1、美国监管机构向银行发布第三方风险管理的最终准则
2、英国金融监管局为加密资产营销引入新规则,为首次投资者引入24小时冷静期
3、澳大利亚证监会邀请澳大利亚实体机构参与网络弹性评估
4、欧盟推进引入数字欧元计划,赋予数字欧元法定货币地位
国内金融科技监管动态
5、广州金融开放创新实施方案:加强监管协同、监管科技运用和投资者教育
6、上海发布元宇宙三年行动方案,将主攻沉浸式和Web3技术两大方向
7、香港金融管理局与阿联酋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推动金融服务发展
金融科技+绿色金融
8、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金融机构的可信过渡规划设定期望
9、澳大利亚要求银行监管机构考虑气候风险,采用气候报告标准
10、京津冀银保监局:实现三地绿色金融监管数据信息互通共享
全球重点报告摘编
11、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监管加密资产的途径:一种全球性渠道》报告
01 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动态
美国监管机构向银行发布第三方风险管理的最终准则
6月6日,美国联邦银行监管机构发布了最终联合指南(Interagency Guidance on Third-Party Relationships: Risk Management),旨在帮助银行机构管理与第三方关系相关的风险,其中包括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关系。最终联合指南描述了银行机构与第三方关系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涵盖第三方关系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实践,包括规划、尽职调查和第三方选择、合同谈判、持续监控和终止。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bcreg20230606a.htm
英国金融监管局为加密资产营销引入新规则,为首次投资者引入24小时冷静期
6月8日,英国金融监管局(FCA)发布有关加密资产营销的新规则。根据新广告规则,从2023年10月8日起,英国加密资产营销方需要为首次投资者引入24小时的冷静期。同时,为确保加密货币消费者了解相关风险,“推荐朋友”奖金也将被禁止。新规则意味推销加密货币资产的公司将必须遵守新的广告规定,提醒消费者注意投资高风险资产的风险,并保护他们不作出草率的决定。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www.fca.org.uk/news/press-releases/fca-introduces-tough-new-rules-marketing-cryptoassets
澳大利亚证监会邀请澳大利亚实体机构参与网络弹性评估
6月13日,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邀请相关受监管实体(包括上市公司和持有执照和授权的其他实体)参加一项调查,以衡量澳大利亚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网络弹性。据悉,本次ASIC网络脉动调查将是对澳大利亚网络弹性进行的最大规模调查之一,将衡量实体当前的网络安全和控制、治理安排和事故准备。ASIC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份报告,其中包含调查的主要结果、部门见解、行动领域和确定的最佳做法。澳大利亚网络安全中心估计,2021年网络犯罪给澳大利亚造成了420亿美元的损失。
相关资讯链接:
欧盟推进引入数字欧元计划,赋予数字欧元法定货币地位
6月15日,欧元集团会议在卢森堡召开,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和几位欧洲委员会(CoE)代表向欧元区财长通报了欧元计划的进展情况。欧元集团负责人多诺霍(Paschal Donohoe)会后表示,欧元区国家原则上支持“数字欧元”项目。CoE的草案旨在为数字欧元创建法律框架,目前欧洲央行正在处理具体的准备工作。根据目前的计划,CoE预计将于6月28日提交草案。欧盟国家和欧洲议会随后必须就新规则进行谈判。立法将与CoE的提案同步推进,具体实施需要数年时间。
相关资讯链接:
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meetings/eurogroup/2023/06/15/
02 国内金融科技监管动态
广州金融开放创新实施方案:加强监管协同、监管科技运用和投资者教育
6月1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推动广州金融开放创新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守牢风险底线。不断提高精准识别、及时预警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加强监管协同、监管科技运用和投资者教育,依法稳妥、有力有序处置各类风险隐患,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监管治理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健全地方监管体系。推进金融风险监测防范系统建设,探索推动地方金融风险处置长效机制。支持完善地方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制度,探索建立违法违规金融行为联动处置机制,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审计、评级等工作,探索形成地方金融监管广州模式。
上海发布元宇宙三年行动方案,将主攻沉浸式和Web3技术两大方向
6月14日,《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印发,提出以沉浸式技术与Web3技术为两大主攻方向,在沉浸影音、沉浸计算、新型显示、感知交互与区块链等关键技术领域打造新高地,抢占元宇宙关键入口,着力提升元宇宙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方案》提出,到2025年,前沿优势领域相关科学问题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原始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聚焦技术优势和必争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底层技术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以重点场景需求为牵引,加快元宇宙技术体系化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元宇宙创新集群,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在创新生态完善方面,《方案》提到,高质量孵化器、投融资服务、高水平研发机构、科技型骨干企业、创新团队等要素集聚,元宇宙监管技术和治理水准不断提升,开放包容、充满活力、健康有序的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香港金融管理局与阿联酋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推动金融服务发展
6月1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阿联酋央行)近期在阿联酋举行了一系列金融活动,就加强两地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阿联酋央行与香港金管局于5月29日在阿布扎比举行双边会议,旨在加强两地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双方讨论了金融基建、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虚拟资产监管等领域的合作计划,并促成了金融科技发展合作计划的讨论和知识分享。为推进合作事项,阿联酋央行和金管局将成立工作小组,共同推动双方定的合作。双方与阿联酋和香港多家银行高层举行了研讨会,讨论了金融市场基建发展合作和数字化与科技发展的机遇等重要领域。
03 绿色金融+金融科技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金融机构的可信过渡规划设定期望
6月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将设定监管预期,以引导金融机构的转型规划流程,以促进其客户做出可信的脱碳努力。在亚洲金融转型(FAST)会议上,高级部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先生强调,金融监管机构需要激励金融机构及其客户采取行动,以支持长期的气候积极成果。转型规划指南将涵盖金融机构的治理框架和客户参与流程,以管理与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并实现实体经济向净零转型。金融机构不应盲目去化特定行业的风险,而应仔细评估客户的转型计划,并在计划可信的情况下提供转型所需的资金。在审查金融机构实施过渡计划时,MAS认识到,支持长期气候积极成果的行动可能会导致其融资排放量的短期增加。
澳大利亚要求银行监管机构考虑气候风险,采用气候报告标准
6月9日,澳大利亚政府强制要求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APRA)在其运营中考虑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更新后的 APRA 期望声明中详述了新指令,该指令将要求监管机构“促进与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相关的审慎做法和透明度”,并在受监管实体中认可气候报告标准。新发布的声明与政府于 2022 年 12 月发布的咨询文件相吻合。该文件侧重于为公司和金融机构制定气候风险披露框架,旨在强制大型实体进行此类报告。政府已经认识到与物理和转型气候相关的风险是对全球金融稳定的重大威胁。新披露方法将视为管理该风险的重要工具。
京津冀银保监局:实现三地绿色金融监管数据信息互通共享
6月14日,河北银保监局、北京银保监局、天津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从两个层面加强绿色金融工作协同。一是机构层面,督导京津冀银行保险机构夯实主体责任,围绕大型企业(项目)绿色金融需求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通过银团贷款、共同保险、银保合作等方式加大绿色金融供给,提高绿色金融覆盖面。加快构建资金和项目风险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制定应对各类风险的监管措施和工作程序,防止出现绿色项目资金挪用、资本空转和“洗绿”等问题。二是监管层面,建立京津冀绿色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京津冀三地绿色金融监管数据信息互通共享。配合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绿色企业(项目)库,有的放矢,促进区域绿色金融资源合作。
04 全球重点报告摘编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监管加密资产的途径:一种全球性渠道》报告
2023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监管加密资产的途径:一种全球性渠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研究了监管加密资产的全球性渠道所面临的挑战,并分别论述了五种监管方法及案例:基于原则的、基于风险的、敏捷监管、自我监管和共同监管以及执法监管。针对加密货币监管所面临的问题,《报告》咨询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并提出了针对国际组织、国家/地区当局以及行业利益相关者的建议,即加密资产带来的独特机遇和风险也需要一种创新的方法,同时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前沿研究院现对《报告》主要内容进行摘编,供参考。
(留言索取报告编译全文)
END
资讯整理:魏昕然、宋梓颖
责编:宋梓颖